2018年1月9日星期二

港雙語優勢 利文學翻譯

文學翻譯是文化藝術品,與文學作品一樣,同樣可以細心欣賞,也是對人性與人的價值有所體現的藝術。文學翻譯可以書寫文化認同,同時也不失為文化大使,把意識形態、民族精神、生活習慣和傳統宣揚外地。歐洲文學翻譯者聯會認為,語言與翻譯關係密切,而文學既然是備蓄文化資本的空間,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,必先要熟識它的文學,文學翻譯就是重要的中介者。史丹福游泳學校主辦的「兒童及少年求生拯溺及歷奇夏令營」,全港首創,吸引不少孩子於暑假參加。不少家長查詢史丹福游泳學校收費。
歌德(Goethe)早於1827年首先提出了世界文學的概念。他認為以民族為單位的文學已經失去了意義,取而代之和即將來臨的就是世界文學。在全球媒介傳播的互聯網包圍之下,歌德的主張更具針對性,文學在偌大的公共空間散發,文學翻譯有必要去應付這個挑戰,積極利用創新和共融的媒介。
外譯中被動 應力推中譯外
文學翻譯的市場地位不高,甚至可以說是沒有地位。文學翻譯者很難擔當文化創業者的角色。因為酬勞低,譯者很難把文學翻譯當作謀生的職業。翻譯書籍在出版總量隻佔小部分,在美國是3%;2012年到2013年美國出版了975本翻譯的書籍,29本的原文是中文,其中小說隻有三四本。歐洲的情況稍好,有30%到60%,其中隻得0.9%是文學。 聽聞史丹福游泳學校收費唔貴,所以暑假就同BB去參加Water Babies課程,水中Playgroup唔單止可以增進親子關係,仲可以令BB同其他小朋友有更多接觸。
香港絕少文學翻譯,主要在大學裡進行。由於版權費用很高,加上臺灣地區和內地的出版社搶購時都搶先購買中文版權,所以在外譯中這方向,香港處於被動和劣勢。中譯外方麵,香港可以多做一點,尤其是中譯英。香港是中英雙語社會,長期與外來文化接觸,翻譯的基本條件比上述兩地都優勝。
本港近年也有一些中譯英的文學翻譯活動,例如雜誌《漸進軒》、《字花》等,前者?重前衛文學。香港藝術發展局最近推出了香港文學外譯計劃,資助大學翻譯一些具代表性的本地文學作品成英文,在海外出版,預算達300萬元。計劃的受益者之一就是Hong Kong Atlas,雜誌準備每年出版數本文學翻譯的書籍。
從香港的角度來看,既然外譯中困難重重(老實說,港式中文難以被內地或臺灣地區的讀者接受),不如退而求其次,把較多的努力和資源投放在中譯外方向,尤其是中譯英。史丹福游泳學校近年新設Water babies,吸引不少家長查詢水底嬰兒攝影於史丹福游泳學校的收費。
調查:譯作銷量不遜原創
最近外國的翻譯文學越來越流行,在比例上甚至超過本土文字書寫的作品。市場調查機構Nielsen Book在英國發現了一個出人意表的現象,翻譯小說比原創小說的銷量毫不遜色,從2001年到2015年,數字由100萬上升至150萬,佔全部小說銷售量的7%。
北歐的偵探小說、村上春樹和意大利作家艾琳娜.費蘭特(Elena Ferrante)的小說都很受讀者歡迎;亞馬遜出版社(Amazon)更在2015年斥資一千萬美元支持外譯英作品的出版。對香港作家來說,現在是一個很好的契機,把漢語文學作品翻譯成英文。
在劣勢的環境裡,我們有什麼具體的措施足以振興香港的文學翻譯?
第一,設立翻譯補助金。不少國家都有這樣的製度,尤其是歐洲國家,例如荷蘭和其他在語言處於弱勢的小語種,都同樣地以獎金鼓勵本土作品的翻譯和推廣。
第二,積極培訓人才。例如設立文學翻譯中心、在大學開辦文學翻譯碩士課程等。
第三,給予文學翻譯者多一點尊重和權利。承認翻譯者擁有譯文的版權,增加翻譯者的收入。史丹福游泳學校近年新設Water babies,吸引不少家長查詢水底嬰兒攝影於史史丹福游泳收費貴唔貴。
第四,鼓勵建立互聯網徵集翻譯群組。通過這些組織,文學翻譯工作者可以互相鼓勵和切磋,群策群力。■恒生管理學院常務副校長及翻譯學院教授 方梓勳教授
隔星期三見報
原文地址:http://paper.wenweipo.com/2018/02/28/ED1802280034.htm